希腊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西临爱奥尼亚海,东濒爱琴海,西北、北面和东北分别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希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西方文明摇篮”之称。
走进希腊首都雅典,仿佛时光尚停留在当年的亚历山大时代,雅典卫城、苏尼翁海神庙遗址、古城普拉卡、哈德良拱门……岁月流逝、风雨侵蚀、灾害毁损,丝毫未黯淡其恢宏的气势,留给后来者的仍是深深的震撼。
然而,希腊又是年轻的。街头车流如水,行人西装革履,处处流露出现代的气息。而两万多生活和工作在希腊的华人华侨,更为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希腊华人移民发展史
十几年前,希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当地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也只有从少得可怜的电视节目中了解的到,大部分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毛泽东时代。
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涌入希腊还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相比英、美国等老牌移民国家的华人迁入历史,希腊华人的历史显然也就短的多,自然这些中国移民也就年轻的多。他们大多都是其他欧洲国家老华侨的第二代子女,在目前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下背井离乡,在新的国度里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
96年初,一批数量不小的中国新移民开始来希腊淘金,由于当时希腊对于其他欧洲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处女地,不少华人都是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这个爱琴海畔的国度来打拼的,当这些扛着价廉物美旗号的中国纺织品来到这个国家时,希腊的市场一下就“火”了。在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进入希腊。但直到2000年底,此时的华人数量一直在五千名左右。
2001年的一次的希腊大赦(非法移民合法化)使得希腊华人数量剧增不少。根据数据显示,大赦之前华人的数量不会超过五千,而这次大赦之后,使得华人的数量增加到一万人左右。
2005年秋季的希腊大赦再次使得华侨华人数量大幅提升,由于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华人数量已经渐渐趋于饱和状态,因此不少华人把发展目光盯在了希腊这个华人数量较少、市场开拓性较大、竞争相对平缓的新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来希腊发展的新移民数量至少在四、五千以上,他们的到来使得希腊华人更加往成熟化、完善化发展。另外部分华人不满只在首都雅典谋求发展的现状,一些人纷纷把目标投向了希腊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的服装贸易市场,不少有先见之明的华人在这方“净土”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该市也生活着至少三、四千名华人。
在希腊生活40多年的张步仁先生,可谓是希腊华侨第一人。在希腊度过40多个春秋的他,也见证了近年来希腊华人社会的变迁。张先生说,刚到雅典时,走在街上,难得见到一张华人的脸,远远见到了,心中不期然的会生出一份亲切感。据他说,直到上个世纪后期,在整个希腊的华人不超过三、四千人;而如今,在希腊,华侨华人的总数已达将近2万了。现在你走在雅典市中心,不难看见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面孔。
雅典的“唐人街”
由于华人在希腊主要还是靠服装鞋帽等进出口贸易为主,因此目前希腊华人的服装批发行也扩展到两百多家,而这些店铺大多集中在首都雅典中心地带的奥贸尼亚(Omonoia)地区。在90年代后期,大批华人商行开始涌入希腊,由于当时该地区虽然地处中心地带,但由于此时期希腊经济比较落后,因此该地区的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华人都处于初创阶段,于是奥贸尼亚地区成了华人首选之地。
由于部分批发行开启了在该地区发展商铺的先河,带动了大大小小的华人店铺接踵而至的到来,后来随着中国餐馆、中国食品超市、华人理发店和华人制衣工厂的先后落户,特别是2005年的集中商贸批发中心“中国城”的出现,更加使得在该地区周边的几条主要干道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规模的“唐人街”。一些地方鳞次节比的华人商行和中文招牌,让人感觉好像回到国内某个城市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一般。目前这个街区主要是以温州、青田籍的华侨华人经营的批发行为主。最先进驻这个街区的人立足后,亲朋戚友也就接踵而来,不断的买下店铺,规模也就慢慢的发展起来。
这些在希腊定居的华侨华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异国他乡开拓了一方生存天地。这些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希腊萨洛尼卡市华人经营的100多家店铺为例,根据调查统计,2005年当时这41位华人个体户所交纳给希腊有关部门的个人所得税高达30万欧元。另外首都雅典的奥贸尼亚地区在没有华人进驻以前大部分都是以陈旧的楼房为主,如今这里以华人商店为龙头,大幅度的带动了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纺织品的价廉物美也正好迎合了希腊这个不太发达的欧盟国家人民的“口味”。
为了增强希腊华人的法律和资讯意识,同时也丰富华人的业余生活,中国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创办了希腊以及其周边巴尔干半岛国家和地区第一份也是现行唯一的一份华文媒体报纸《中希时报》。该报本着“植根异土,善传生机”的办报宗旨,凭借时效的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精美的印刷,为希腊乃至巴尔干半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交流与发展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006年起,中希时报与中新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在国务院侨办、中宣部等国家机构注册。同年9月,中希时报与法国《欧洲时报》、上海《新民晚报》合作,正式加入《欧洲联合周报》报系,并更名为“希腊《欧洲联合周报》”。
2006年,《中希时报》制作了希腊第一册华人黄页,极大加快了商业信息的流通,包括了近年来华人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内容。报纸和黄页在华人社区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希腊华人的发展向成熟化、完善化继续前进。
华人侨团的繁荣
在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社团。截止2008年,在希腊的华侨华人团体,大大小小的已有近10家,主要集中在首都雅典。
希腊最早的一家华人侨团是成立于2002年的希腊萨洛尼卡市华侨华人联谊会,随后,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联合总会等都借这股东风先后成立。
希腊华人社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遵循自己的宗旨,团结华人华侨,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从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众人挥舞的五星红旗,到2005年筹资聘请知名律师为维护华商的权益作斗争;从2006年为患病的留学生和侨胞筹款渡过难关,到2007年为希腊遭受的特大火灾捐款捐物。这些无处不体现了各希腊侨团在热爱祖国、关爱侨民、积极融入希腊社会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地努力。
特别是今年以来,祖国遭受了特大雪灾、少数分子蓄意破坏圣火传递、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所谓大难兴邦,匹夫有责,这些身在海外的热血华人也努力付出了自己的微薄力量。虽然他们为祖国受难同胞所捐助的资金有限、虽然他们在奥林匹亚圣火采集以及传递时候呐喊的声音不够响彻云霄,但这完全反映了希腊华侨华人拳拳的爱国之心。
在众多的希腊华人社团中,还有个团体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希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这个成立于2005年的新生团体,是代表希腊华侨华人的一致意志,盼望中国台海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而发起成立的。在历次海外反“台独”的行动中,希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希腊零售业、中餐行业发展迅速
希腊近10年以来的三次大赦使华人数量急速猛增,自然多方面的相关产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贸易批发行、零售店、中餐馆等开始渗入到首都雅典以及爱琴海诸岛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华人零售店,更是“遍地开花”。目前可以说在希腊每个城市、区域、乡村以及岛屿上,都能轻而易举的发现很多挂着红灯笼的中国零售店。这些个体商店相对来说投资额度不大,经营项目广泛,更加适合于创业初期的华侨华人积累他们的“第一桶金”。
民以食为天,自从第一家中餐馆入主希腊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希腊中餐馆的数量近三百家,他们星罗棋布在希腊的各大城市和岛屿之间,在爱琴海水的倒印之下,显得别有一番风味。而在希腊首都雅典就拥有大大小小的中百十余家,真正的达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
由于华人数量的递增和希腊当地民众以及游客对中餐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希腊中餐馆的发展在近几年十分迅速,而且经营的特色越来越多,如一些餐馆特地从中国引进了卡拉OK设备,让前来就餐的华人可以轻松享受国内的饮食气氛等。
希腊华人在发展中成长
总的来说,希腊中国侨民的历史谈不上悠久,屈指一算也不过短短十年而已。除少部分为侨居多年的华侨外,95%以上的中国人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进入希腊的。其中多数以来自中国浙江以及福建地区的华侨为主,他们抵达希腊后从事产业也不过是海外中国人的老几样,即餐馆、批发行、零售店等。由于这些华人产业的经营模式均为家族或同乡式的体系,随着他们事业的不断发展,群体效应逐渐显现,国内的亲朋好友也陆续漂洋过海,投奔他们在希腊的“开路人”。此后,希腊的华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十年前从华人最初闯荡爱琴海,到如今在当地形成颇具名气的“唐人街”,希腊华人已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而这十年间的欣慰与感叹自然也是不一而足。但是伴着风声雨声成长的希腊华人社会,一定在更辉煌更光明的发展之路走的更远。
|